TPG 週刊 Issue 36 - 好多個隱私沙盒

Android Privacy Sandbox 有什麼? Android Privacy Sandbox 目前包含四個主要測試 API,前三個分別是:Topics - 針對使用者分群,做興趣受眾投放,FLEDGE - 針對曾經互動過的使用者做再行銷,Attribution Reporting - 針對廣告提供匿名化、保護隱私的成效報告

TPG 週刊 Issue 36 - 好多個隱私沙盒
Photo by John Robert Marasigan / Unsplash

TPG 週報會在台灣時間每週一早上 10:00 出刊,每一期將由 TPG 成員分享當週所閱讀的大小新聞與短評,還有不分新舊的優質閱讀文章分享。

新聞短評

Ad tech’s journey on the public markets is approaching its awkward adolescence

隨著這兩週各大公司的財報陸續出來,媒體與廣告產業的表現可說是兩樣情。如同先前幾期週刊提到的,不管是 Meta 或是 Alphabet 都迎來了不如預期的表現,連 YouTube 都是首度遇到下滑的狀況。然而在此同時第三方陣營卻是表現亮眼,獨立 DSP The Trade Desk 在 2022 Q3 創造了 3.95 億美元營收,是去年 31% 的成長,且預期會在 Q4 有超過 5 億美元的收入。而作為獨立 SSP 的 Magnite,則也創造了 1.458 億元的營收佳績,相較去年成長 11%。(Richard

Insider's Paywall Pivot Hits Roadblock From Union Pushback

國外知名媒體 Insider 近日打算將 60 位左右的記者報導從付費牆當中搬出,變成免費可以瀏覽的內容,以期可以創造流量、拉升廣告營收。然而該公司的工會卻提出異議,對於此項決議提出反對,須待管理層與工會協商後才會決定後續執行方向。在此同時,也有消息傳出公司將調整績效評核方式,並且後續將有裁員計劃。作為全球少數從訂閱制稍微撤退的媒體,Insider 的後續一舉一動及業績表現無疑將成為同行們的關注焦點。(Richard

YouTube Shorts begins testing shopping features and affiliate marketing

就在幾週前 TikTok 才宣佈暫緩在歐美的購物相關變現功能,在此同時 YouTube 卻是積極向前推進,在近日針對美國的創作者開始測試導購功能,讓 Shorts 創作者可以標註商品,提供給影片觀看者能夠直接購買。除此之外,YouTube 也嘗試針對美國創作者提供導購分潤功能,讓創作者可以有更多變現手段。考慮到 YouTube 前陣子也公布要提供 YouTube Shorts 創作者如普通影片的廣告分潤機制,可預期將會有更多短影片創作者因為收益的緣故選擇在 YouTube 分享內容。(Richard

Amazon is Reportedly Planning to Fire 10,000 Employees

上週本刊報導各家科技巨頭正面臨營收衰退,因此大刀闊斧裁員以止血財報上的成本支出。本周驚傳 Amazon 打算裁員10,000 人,佔全球員工人數的 1%、電子商務員工的 3%。預計本波裁員將集中在語音助理 Alexa 部門。(Brick

Apple faces new lawsuit over its data collection practices in first-party apps, like the App Store

一直以來,大多數的人會以為,Apple 是極度重視且保護使用者隱私的企業。因此,Apple 的的各項隱私政策的風吹草動,總是讓數位廣告陣營,如大風吹般得不斷因應新的政策動盪,提升新的廣告追蹤技術。這一切都是為了保護所謂的「使用者隱私」。然而,這或許僅是一種商業競爭的一種手腕,當Apple 開始建立自家的廣告帝國時,使用者的隱私及數據,就成了營收成長的關鍵。

近期 Apple 正面臨消費者對於其違法收集用戶數據的集體訴訟,原告 Elliot Libman ,指控 Apple 的隱私保證違反了加州侵犯隱私法,Apple 在使用者關閉了 iPhone 的隱私追蹤設定後,還是搜集了資料並回傳至 Apple 系統。這些數據包含了在App Store中,使用者瀏覽、點擊、搜尋、曝光廣告等相關隱私數據都被即時收集並發送出去。使用者個人的設備詳細資訊也被收集且回傳。(Brick

Nielsen Postponed Meeting To Discuss Lifting Suspension of Backing for National Ratings

Nielsen 一直以來主宰了美國電視收視率調查。去年,因被指控在疫情間,低估了電視收視率而失去了 MRC(Media Rating Council)認證資格。如此的決議,也的確與市場對於 Nielsen 調查數據質疑不謀而合。

本刊於第二期曾報導過,Nielsen 的收視率調查報告不斷被市場質疑,甚至有媒體直接提告求償,質疑 Nielsen 數據詐欺,包含指控其調查數據過時、偏誤(低估收視率),導致他們商業損失。

當然,Nielsen 一直致力於恢復其聲譽,應用旗下跨媒體測量工具 Nielsen One,來弭平市場各種質疑的聲浪。 MRC 資深副總裁 David Gunzerath 在一份聲明中表示,Nielsen 在解決數據偏誤等問題上,取得了重大進展。MRC 可能會考慮更快恢復 Nielsen 電視收視率調查認證。(Brick

Zuckerberg says WhatsApp business chat will drive sales sooner than metaverse

對剛宣布裁員 11,000名員工的 Meta 來說,除了緩解未來幾個月財務上損益的壓力,更重要的是,勢必得在最短時間內,找到新的營收成長動能。Meta 將這個期待寄託在旗下的 WhatsApp 與 Messenger 兩款通訊軟體。過往 Meta 曾試圖在 2013 年在 WhatsApp 收費,最終於 2016 年取消付費機制宣告失敗。如今,元宇宙的遠水救不了營收頹敗的近火,或許 WhatsApp 與 Messenger 不失為短期應變的營收急救措施。(Brick

Omdia research reveals TikTok advertising revenues will exceed META and YouTube's combined video ad revenues by 2027

根據 Omdia 研究報告指出, 2027 年 TikTok 的廣告收入將超過 META 和 YouTube 的影音廣告收入總和。美國社群媒體使用狀況來觀察,TikTok 已經超越其他社交媒體平台,成為最受歡迎的影音社群媒體平台。根據 Omdia 的調查, TikTok 已超越 Netflix 成為美國第二大最受歡迎的應用程式(最受歡迎仍是 YouTube)。(Brick

長文閱讀

The Android Privacy Sandbox Will Enter Beta In Early 2023

上期才跟大家談到 Chrome Privacy Sandbox 的 Topics API,但你知道 Privacy Sandbox 還有個版本是 Android Privacy Sandbox 嗎?

一年多前 iOS 14.5 的版本推出,伴隨而來的 ATT 政策讓 iOS 生態系中廣泛被使用的廣告識別代碼 IDFA 基本上步入歷史,後續對於媒體廣告公司們產生的影響至今仍舊餘波盪漾。

而 Android 也即將在後年做出類似的隱私政策調整,將平台的追蹤識別代碼 AAID 也改為 Opt-In 的形式,亦即要使用者同意後才能追蹤,如 iOS 的 ATT 追蹤許可一般。

而在 AAID 步入歷史後的替代品,正是 Android Privacy Sandbox。

Android Privacy Sandbox 有什麼?

Android Privacy Sandbox 目前包含四個主要測試 API,前三個分別是:

  • Topics - 針對使用者分群,做興趣受眾投放
  • FLEDGE - 針對曾經互動過的使用者做再行銷
  • Attribution Reporting - 針對廣告提供匿名化、保護隱私的成效報告

這三個專案設計與在瀏覽器上的 Privacy Sandbox 提案大致相仿,以 Topics 為例,在瀏覽器上,是針對使用者瀏覽的網站來貼標籤,在 Android 上則是依照使用的 App 來做貼標。

而第四個在 Web 上沒有的 API 則是 SDK Runtime,此一 API 設計是讓廣告、分析與追蹤的 SDK 與 App 脫鉤,過往 App 開發者從第三方廠商取得 SDK 後加入 App 程式碼當中後打包一同上架,而在新的隱私沙盒設計當中,SDK 會獨立於 App 另外在 SDK Runtime 當中執行,確保第三方 SDK 不會收集過多使用者資料。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於過去 Google 推出的 Android 廣告解決方案大多與 Google Play 服務綑綁,Android Privacy Sandbox 的內容則是直接做在 Android 系統本身,因此針對沒有 Google Play 的 Android 系統(如多數中國區的手機等)也能夠提供相同的追蹤技術。

現階段該如何參與?

目前 Google 宣布將在年底針對普通消費者展開測試,並且已經開放 AdTech 廠商或是 App 開發者加入測試申請。

申請流程分成兩階段,所有需要使用 Android Privacy Sandbox 的廠商都需要註冊一個廠商 ID。而要在實機上測試,則需要在取得前述 ID 後從另外一個申請流程註冊,就可以在裝置上測試 Topics / FLEDGE 以及 Attribution Reporting API。

然而針對要測試 SDK Runtime 的廠商,目前則需要透過提案、才有機會在時機上進行測試。考慮到 SDK Runtime 需要同時有 SDK 廠商以及 App 雙邊協同去進行測試,可以理解這部分的門檻會比較高、只有少數廠商可以獲選參與。

照目前時程來看,很有可能到明年 Android 14 新版作業系統推出時,就會針對消費者正式推出。

結論

雖然同樣名為 Privacy Sandbox,不過 Chrome Privacy Sandbox 的目標是希望能夠創造出跨瀏覽器能接受的解決方案,所以需要考慮透明與公開,以期讓生態系中的玩家們都能夠接受且進而採納。

然而 Android Privacy Sandbox 則全然不同,完全是掌握在 Google 的手中來決定開發進程,因此在過去一年當中可以說是相對低調進行,也缺乏社群的關注。

那 Google 選擇在現在這個時間點丟出測試方案,呼籲廣告科技廠商與媒體加入,自然是與明年年中的 Android 系統更新有關。

考慮到瀏覽器端的相關 API 測試可說是進一步退兩步,如上週時我們曾經報導過 Criteo 對於 Topics 設計上的眾多批評。難保 Android 會不會反而是後發先至,比 Chrome 能更早正式推出新一代的隱私相關追蹤功能給所有的消費者使用?後續相當值得我們繼續觀察。(Richard

技術議題

聯繫與社群

有任何問題與反饋?歡迎與我們聯繫: [email protected]

也歡迎在 LinkedIn 上追蹤我們,接收即時發刊與活動訊息!

核稿編輯:Ari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