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G 週刊 - Issue 19 看電視當然會帶手機
本刊長期向各位報導 CTV 的相關產品與商業發展,今年火熱的一個創新點,便是如何在電視上創造真正的轉換,讓消費者能夠不只接受到品牌訊息、並且真正能創造營收,在電視上結單。然而現況往往需要消費者拿出第二台裝置,用手機或平板掃描電視螢幕上的 QR Code 然後在一連串的結帳流程與表單中填寫資料,才能完成下單。 說穿了,目前 QR Code 導購的形式,跟我們台灣民眾熟悉的第四台購物並沒有太大差別,就是從打搶購專線電話,變成是透過掃描 QR Code 來進行,整體結帳流程仍然相當繁瑣,創造了很大的轉換阻力。
TPG 週報會在台灣時間每週一早上 10:00 出刊,每一期將由 TPG 成員分享當週所閱讀的大小新聞與短評,還有不分新舊的優質閱讀文章分享。
新聞短評
Not all Netflix shows will be streamable on the ad-supported tier | Engadget
Netflix 的共同 CEO 與內容長 Ted Sarandos 在最新一季財報會議中指出,在將推出的廣告版本訂閱服務當中並不會有所有的內容,部分外部的版權授權內容只限出現在完整的付費訂閱版當中。在各大片商陸續推出自己 OTT 平台的年代,可以想見這樣的談判對於 Netflix 與版權方之間將會是一場重要的角力。(Richard)
YouTube rolls out new shopping features, announces partnership with Shopify
YouTube 與 Shopify 合作影音購物功能,Shopify 商店可連結 YouTube 頻道,透過 YouTube Studio 中的「購物」標籤,管理影片中的商品組合,讓 YouTube 的使用者可直接在 YouTube 頻道購物。後疫情時代來臨,電商流量紅利消失,Shopify 持續創造 C2C (Connect To Consumer)電商生態圈,作為新的成長動能。對於 YouTube 來說,與 Shopify 合作除了強化了一站式影音購物體驗功能,更是有效迎擊其他影音社群平台在影音商業價值的佈局。(Brick)
Google to allow app developers to use rival payment systems, to cut fees
上期本刊報導歐盟已通過數位市場法(DMA),Google進而因應開放 Android App 可支援第三方支付系統(遊戲除外),適用於歐盟國家以及歐盟經濟區。相較原本 Google Play 的規範,Android App 內付款都得透過 Google Play 支付系統,此措施更應驗歐盟數市場法,創造公平數位市場競爭環境效率與決心。(Brick)
Snap shares dive 39% following poor earnings report
Snap 股價於上週美股盤前重挫近 40%,創下該公司歷來最大單日跌幅,除了令人錯愕的營收表現之外,Snap 甚至以營收成長疲弱為由,拒絕發表第三季財測。上期TPG週刊曾報導過,今年第二季的廣告市場景氣低迷,大多與外部整體經濟有關,如物價膨脹、供需失衡、烏克蘭戰爭、對抗通膨的高利率政策。Snap 的使用者主要以年群族群為主,其經濟消費力也對通貨膨脹更為敏感,相較其他社群媒體,廣告主率先縮減 Snap 的預算也是意料之內合理。且 Snap 廣告主產業集中在快消品、美妝及時尚品牌,這些產業同時也正在面對產品供應鏈的問題。(Brick)
Google Announces Hiring Pause
在不久前新興產業如虛擬貨幣大廠 Coinbase 等已經宣布裁員並放緩招募,Meta 也暫緩了招募。而數位廣告龍頭 Google 也在上週宣布:到年底前暫停招募。看到連最大間的 Google 也都選擇暫時降低支出、儲備糧草,可見於未來的成長與營收有很大的疑慮,未來一年內的經濟衰退已成產業共識。(Richard)
Facebook Home tab to show more content recommendations
如同先前預告,祖克柏於上週公佈了新的 Facebook app 測試版本,部分使用者將會看到原先的動態時報與首頁分割成兩個 Tab,原本大家熟悉的動態時報(Newsfeed)將不再是預設選項,而新的首頁將由 Meta 的演算法自動填充社群上的各種流行、推薦內容。(Richard)
Introducing New Ways to Collaborate and Create with Reels
這則新聞同樣來自於 Meta,Instagram 上週宣布一連串的 Reels 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更容易創作類似 TikTok 的短影片。其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Instagram 也在這次更新當中,宣布任何低於 15 分鐘的影片,上傳後都會直接變成 Reels,過往的影片則不受影響。從本週相關產品更新連發中,我們可以看到 Meta 力推短影片的決心。(Richard)
長文閱讀
Why QR Codes Are Only The Beginning For Shoppable TV Ads
本刊長期向各位報導 CTV 的相關產品與商業發展,今年火熱的一個創新點,便是如何在電視上創造真正的轉換,讓消費者能夠不只接受到品牌訊息、並且真正能創造營收,在電視上結單。
然而平心而論,時到今日仍然沒有很好的解法,在這篇文中想帶大家一起探討,並且一窺未來的可能性。
目前的解法遠不及消費者與廣告主的期待
你想像中的電視導購情境應該如何?對我而言,應該是可以點下電視遙控器,或者是透過語音助理確認之後,便可以完成下單然後將貨品寄到家。
然而現況往往需要消費者拿出第二台裝置,用手機或平板掃描電視螢幕上的 QR Code 然後在一連串的結帳流程與表單中填寫資料,才能完成下單。
說穿了,目前 QR Code 導購的形式,跟我們台灣民眾熟悉的第四台購物並沒有太大差別,就是從打搶購專線電話,變成是透過掃描 QR Code 來進行,整體結帳流程仍然相當繁瑣,創造了很大的轉換阻力。
在目前這樣的體驗下,不意外廣告主是將 CTV 作為漏斗上緣的渠道,主要投放目標都僅止於推廣消費者認知(awareness),而並非如移動裝置般可以有大量的成效預算。
那為什麼媒體與 CTV 廠商仍然一直端出 QR Code 作為解法?
因為簡單粗暴,會動,且不需要太多技術。
不只是 CTV,數位家外媒體(DOOH)更是大量使用 QR Code 作為轉換方式,甚至就連電影院在播放正片前的廣告,也是得使用 QR Code 作為廣告轉換的方法(但電影院又希望大家不要拿手機?)。幾乎可說是某種集體共識,但就是不夠好。
現況中受惠的廠商:DTC
對於 D2C(Direct To Consumer) 品牌而言,CTV 目前的轉換限制反而不成問題,考慮到 D2C 品牌具備自家品牌購物官網,且往往也針對搜尋關鍵字等渠道做了完整的佈局,在 CTV 上做的廣告行銷推廣認知,就算消費者沒能掃描 QR Code 結單,後續上網搜尋產生的轉單也仍然會回到品牌官網。
從在國外 NBC環球集團的數據中可證實這點:90% 以上的商業合作都是與 D2C 有關,無論是數位原生品牌,或者擁有自家電商官網的品牌。
到底該怎麼破題?裝置廠商的技術整合成為重點
Amazon 的 Fire TV 目前已經能做到讓消費者在電視上看廣告時,透過遙控器或是 Alexa 語音助理將商品加入到其帳號的 Amazon 購物車中,而對於 Amazon Prime 的訂戶而言,更能享受一件商品也能免運費將商品直接寄到家。
根據 Roku 的數據分析,比起用手機掃描 QR Code,消費者在遙控器按確認按鈕的意願是 5 到 10 倍之多,而 Roku 先前宣布與 Walmart 合作,便也是希望透過 Roku Pay 與 Walmart 既有的電商系統集合,達成遙控器上一鍵購買的消費體驗。
結語
雖然寫了長長一篇,不過截至目前為止 CTV 與電商的結合仍然處於相當早期的階段,多數的廣告仍然不脫 QR Code 的形式,對於消費者而言仍然不夠方便。但反過來看,這也是很好的機會點,若是能整合不同技術提供商,創造出遙控器上就能結單的體驗,必然能夠吸引到大量的消費者與廣告預算。
電商結合連網電視已經不只是媒體廣告業的當紅焦點,更是整體科技與零售產業的創新中心。後續的發展值得我們關注與留意,也期待台灣的廠商們也能夠在這領域有所表現。(Richard)
技術議題
聯繫與社群
有任何問題與反饋?歡迎與我們聯繫: [email protected]
也歡迎在 LinkedIn 上追蹤我們,接收即時發刊與活動訊息!
核稿編輯:Ari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