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G 週刊 Issue 45 - 農曆春節科技巨頭裁員滾滾

上週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宣布將裁員 12,000 人,約佔該公司全球員工總數的 6%,此次是 Google 有史以來規模最大裁員, 首席 CEO Sundar Pichai 表示,Alphabet 在疫情期間擴張太快,因此必須重新對焦未來的核心產品和技術,例如人工智能。全球金融數據公司 Refinitiv 預測,Alphabet今年2月的財報,其營收可能較去年同期增長不到2%,且過去一年 Alphabet 股價已下跌 31%。因此,這次 Google 大裁員消息雖來的突然,市場卻毫不意外。

TPG 週刊 Issue 45 - 農曆春節科技巨頭裁員滾滾
Photo by Alexander Grey / Unsplash

TPG 週報會在台灣時間每週一早上 10:00 出刊,每一期將由 TPG 成員分享當週所閱讀的大小新聞與短評,還有不分新舊的優質閱讀文章分享。

新聞短評

Twitter Officially Bans All Third-Party Apps

自從 Elon Musk 收購 Twitter 後,便有大小不斷的公司營運調整,包含裁員了將近 80% 的員工等,而在本週最新的變革,則是在無預警的情況下,關閉了第三方開發者的 API 權限,讓第三方 App 開發商不能繼續推出自己的 Twitter 應用。考慮到 Twitter 近日廣告營收持續下滑,而第三方的 App 並沒有辦法讓 Twitter 取得廣告營收,此一變革並不令人意外,然而如此粗暴、缺乏溝通的處理方式,導致許多開發商夥伴相當的錯愕,更進一步加速許多開發者與使用者離開 Twitter 平台。(Richard

UK privacy watchdog silent as Google flicks off critique that its Topics API fails to reform ad-tracking

上週我們曾經報導 ,Chrome Privacy Sandbox 中的重要提案 Topics API 不被網路標準制定協會 W3C 支持,而在本週又有新發展。根據 TechCrunch 報導指出,英國政府過去對於 Google 提出反壟斷訴訟、並且也宣稱會監督 Google 在新一代的隱私科技發展,然而針對 Topics API 近日的風波,在記者洽詢後,主要的負責機構資訊專員辦公室(Information Commissioner's Office,ICO)卻選擇保持沈默、拒絕回答,似乎是默許此專案的發展。在此同時,Google 資深產品管理總監 Victor Wong 也在 Twitter 上重申公司將繼續致力於這些新 API,認為是打造更具有隱私保障的網路基石。(Richard

Google Calls In Help From Larry Page and Sergey Brin for A.I. Fight

ChatGPT 與相關的聊天機器人,讓 Google 彷彿芒刺在背。據傳,微軟將整合 ChatGPT 與 AI 功能到旗下的 Bing 搜尋服務,有可能進一步地侵蝕 Google 近乎壟斷的關鍵字廣告市場。為了因應來勢洶洶的浪潮,根據紐約時報報導指出,在上個月時, Google 的執行長 Sundar Pichai 邀請兩位創辦人 Larry Page 與 Sergey Brin 重新回到公司,參與許多會議批准不同的提案、並提供意見,試圖加快產品審核流程,盡快趕上這波 AI 普及化的趨勢。(Richard

Google Parent Alphabet to Cut 12,000 Jobs

連 Google 也抵擋不了這波全球企業裁員潮,上週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宣布將裁員 12,000 人,約佔該公司全球員工總數的 6%。或許,站在勞方立場,感受是一股抵擋不了景氣低迷的焦慮,但其實在資本及投資人市場卻是引頸期盼,任何可以提升利潤及公司價值的手腕及行動。甚至,華爾街分析師對 Alphabet 的舉動,表示歡迎及正面的評價。 Evercore ISI 的 Mark Mahaney 在一份研究報告提及,「裁員」是保持利潤的必要步驟。因此, 在上周五宣布裁員後,Alphabet 的股價上漲了 5% 以上。  此次是 Google 有史以來規模最大裁員, 首席 CEO Sundar Pichai 表示,Alphabet 在疫情期間擴張太快,因此必須重新對焦未來的核心產品和技術,例如人工智能。全球金融數據公司 Refinitiv 預測,Alphabet今年2月的財報,其營收可能較去年同期增長不到2%,且過去一年 Alphabet 股價已下跌 31%。因此,這次 Google 大裁員消息雖來的突然,市場卻毫不意外。

Google 加入企業裁員的行列之前, Amazon、Meta、Microsoft、Salesforce 和 Twitter 等已宣布裁員共超過十萬人。根據 Layoffs.fyi 的數據,自 2022 年初以來,全球大型科技公司已經裁員超過 190,000 人。(Brick

FreeWheel, Comscore ad partnership

FreeWheel 和 Comscore 宣佈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以擴展 FreeWheel 旗下 DSP 平台 Beeswax  (FreeWheel 於2020年收購) CTV 連網電視廣告內容比對的功能。Beeswax DSP 平台,廣告主可運用 Comscore 的預測受眾和 CTV 品牌安全等機制。 新產品將幫助廣告主識別有價值的廣告曝光,並在破碎化的影音生態系中,以保護隱私的方式觸及目標族群。Comscore 的內容比對 (Contextual Targeting) 功能,分析了數千個影音內容主題,以提供 1,700 多個預測受眾、內容適用性和品牌安全風險評估。 廣告主可以根據需求,客製化設定每個廣告活動內容比對,以確保內容相關性、品牌安全及受眾定位。(Brick

Meta's WhatsApp fined 5.5 mln euro by lead EU privacy regulator

又是 Meta 被罰的消息,歐盟「數據保護委員會」(Data Protection Commission) 開罰 ,Meta 旗下的通訊軟體 WhatsApp 550 萬歐元罰款,2023 開春 Meta 兔年過得相當不易,一月 Meta 因旗下服務 Facebook、Instagram 和 WhatsApp 已被 DPC 罰款共 3.95億,而 DPC 對 Meta 也累計開罰 13億歐元,因此,Meta 在爭取上訴合法使用使用者個人資料同時,勢必得同步因應且符合隱私權趨勢及法令規範,除了基本取的數據使用同意之外,「資料使用透明度」也是相關法令著重主張要點。(Brick

Netflix CEO: “We’re Only Just Getting Started” With AVOD

Netflix 於上週公佈,自去年底推出影音廣告方案以來的首份財報,這份成績單市場雖是正負兩評,AVOD 廣告模式在短期內,也的確提高了 Netflix 的變現能力。畢竟,在之前大部分營收皆來自訂戶。去年第四季,Netflix 新增用戶為 770 萬,全球訂戶從 2.2309 億增加到 2.3 億付費會員同比增長 4%,去年第四季度收入則增長了 2%。在一片景氣低迷及裁員的市場中,消費者荷包大幅縮水的情況下,對Netflix而言,這是一個不錯的季度。即便去年傳出 Netflix 影音廣告,因未能達到廣告主的保證收視率而退款。但是,對於一個剛成立的廣告團隊、剛起步的廣告產品,Netflix 的影音廣告仍是市場廣告主趨之若鶩的標的。雖然 Netflix 仍未公布 Basic with Ads 用戶數字。樂觀來說,去年Q4 整體用戶成長止跌微幅回升,接下 Netflix 廣告霸業仍有很長的路要走,現階段影音廣告庫存、支援不同裝置廣告測量、精準指向的功能,皆是該公司廣告團隊首要市場及產品目標。

至於,Netflix 影音廣告更遠的佈局,還記得我們曾經報導過,FAST(Free Ad-Supported Streaming TV) 是串流影音的業務中,最為競爭激烈同時高速成長的領域,這塊商機的確有機會成為,該公司廣告收益藍圖其中一步。Netflix 共同 CEO Ted Sarandos 於上週財報會議表示,Netflix 將持續關注 FAST 商業模式的可能性,若成定局,這將是 Netflix 內容及廣告佈局一大突破。畢竟,串流影的 OTT 平台運作與 FAST 頻道經營是截然不同的平台思維,尤其頻道也包含直播節目,廣告技術應用更會涉及 SSAI 領域的相關技術,這對目前廣告剛起步的 Netflix 的經營團隊來說,雖言之過早,卻有望透過與 Microsoft 及其他技術夥伴,加快部署廣告獲利未來成長動能。(Brick)‌‌

長文閱讀

最近幾週本刊持續報導,許多公司受到各國政府的反壟斷或者是隱私權相關調查,考慮到目前科技巨頭紛紛裁員的情況之下,這些官司與罰款纏身可說是雪上加霜。

而在各國政府單位當中,法國的資料保護機關 CNIL 在 2023 年不到一個月的現在就已經開罰了三起資料相關的濫用問題,包含月初蘋果被罰了八百萬歐元、TikTok 的五百萬歐元,以及今天要討論的最後一起案子,遊戲公司 Voodoo 被裁罰了三百萬歐元。

從 IDFA 到 IDFV 都可能侵犯使用者隱私

Voodoo 受到 CNIL 指控,「濫用了一個未經使用者同意的識別碼來進行廣告投放」,而這個識別碼便是蘋果 iOS 上的 IDFV(Identifier for Vendor),這個案子受矚目的點在於使用 IDFV 做分析是蘋果支持允許的方法,而此一裁罰代表蘋果認知的隱私保護顯然與法國政府的想法有所出入。

更進一步來看,CNIL 指出:使用者在 ATT 的彈出畫面中選擇,「不要受到廠商追蹤」拒絕提供 IDFA 時,Voodoo 仍然會偷偷使用 IDFV 做追蹤、 違背使用者的意願。然而蘋果在當年推出 ATT 政策、要求消費者需要主動同意被追蹤時,蘋果便是遊說開發者們可以使用 IDFV 作為替代的追蹤方式。

IDFV 的概念其實就類似在網站會使用的 PPID(Publisher Provided ID),透過媒體本身去發行一個追蹤識別碼,讓同屬同一個公司的不同網站,能有統一的追蹤。廣義來說,這就是第一方數據的使用。

第一方數據用來投放廣告也需要使用者同意?

過去幾年第一方數據成為了救世主一般的存在,我們可以看到,許多手機遊戲公司與廣告聯播網紛紛合併,就為了創造出最大的第一方數據平台,以利在廣告投放上可以獲得好的成效。

對於平台方 Apple 或 Google 而言,過往的設計方向,也都是基於「第一方數據可以在未經使用者同意下,用來做廣告投放使用」,現在這件事情似乎已經不再成立。

打個比方來說,殊難想像 YouTube 在使用者登入的情況下所收集的行為資料,卻沒辦法作為廣告投放使用。而這一次的裁罰,著實是對第一方數據整合打了一大巴掌。

平台機制要合規的困難點

類似的爭議也曾經發生。差不多在一年前,IAB 於歐洲所推出來的 GDPR 解決案, TCF 也被歐盟宣告為違法,被罰了 25 萬歐元,後續連帶導致 IAB 退出 Unified ID 2.0 的營運,就是為了避免再次惹上麻煩,Open Web 陣營也更難與科技巨頭們批敵。

雖然客觀來說,標準的制定機構如 IAB 或是前面短文提到的 Google Chrome Privacy Sandbox ,都積極的與政府單位合作交涉,確保推出的方案是符合政府的隱私相關要求與期待,不過世界上有這麼多不同的國家政府,若是那個方案都需要先經過所有單位的核可,也會導致新技術推動的窒礙難行。

結語

對於在使用這些平台機制的媒體而言,我們仍不免感到擔心。我想到頭來媒體們不能盡信,平台或作業系統所宣稱的隱私解決方案,畢竟以這次 Voodoo 的案例而言,遭到裁罰的對象是利用平台機制獲利的媒體與廣告公司,而並非推出機制的平台本身。

作為媒體的我們,只能持續掌握最新的趨勢變化,在這個高度監管、隱私權崛起的時代當中,找到商業與合規的平衡。(Richard

技術議題

聯繫與社群

有任何問題與反饋?歡迎與我們聯繫: [email protected]

也歡迎在 LinkedIn 上追蹤我們,接收即時發刊與活動訊息!

核稿編輯:Ari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