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G 週刊 - Issue 17 Google 提說要拆分,你信嗎?

§ Google 向美國司法部提案說要拆分公司,把廣告競價以及呈現廣告的部分業務,拆出來成為 Alphabet 集團下的獨立公司。§ FLoC 到 Topics API 都只是要解決廣告購買中的其中一塊問題:「針對特定興趣的使用者如何分類,進而鎖定投放廣告」,換而言之,是針對使用者的瀏覽行為,對其貼廣義的標籤,讓後續廣告主可以購買具有特定興趣的使用者受眾。

TPG 週刊 - Issue 17 Google 提說要拆分,你信嗎?
Photo by Mitchell Luo / Unsplash

TPG 週報會在台灣時間每週一早上 10:00 出刊,每一期將由 TPG 成員分享當週所閱讀的大小新聞與短評,還有不分新舊的優質閱讀文章分享。

新聞短評

Google Offers Concessions to Fend Off U.S. Antitrust Lawsuit

本刊已經談過好多次 Google 可能面臨拆分的風險,在本週 Google 出了一招:向美國司法部提案說要拆分公司,把廣告競價以及呈現廣告的部分業務,拆出來成為 Alphabet 集團下的獨立公司。目的當然是希望透過這樣的退讓,避免美國政府的進一步調查。不過此一作法是否有用?法律界多為悲觀看待,一來是拆分後仍然在集團大傘下,就有不公的疑慮。二來是就算美國答應這項條件,也不代表歐盟及其他國家願意接納同等條件。(Richard

YouTube Shorts tops 1.5B logged-in monthly users, touted as feeder to long-form content

YouTube Shorts 服務上線不倒兩年時間,每月已有超過 15 億登入使用者觀看,並創造了每日超過 300 億次影片播放次數。相較於 TikTok 在 2021 年 9 月宣布達到 10億使用者,YouTube Shorts 在短影音競爭明顯超越對手。YouTube 對於短影音服務的投資,將在影音用戶市場引領多型態創作者的崛起。除此之外,Shorts 也有助於將使用者吸引到創作者的長影音頻道,而 YouTube 原有的長影音內容仍有更高的價值。YouTube 美洲副總裁 Tara Walpert Levy 表示,長影音內容仍然是創作者與粉絲深入互動,並建立長期關係的最佳方式。與僅上傳一種影音格式的 YouTube 頻道相比,同時上傳短及長影音的頻道,其整體觀看時間和訂戶成長狀況更佳。(Brick

Creators Are Still Breaking Out on Instagram. Just Ask These 10 Rising Stars

在歐美 TikTok 和 YouTube Shorts 對 Instagram 來勢洶洶,持續地從 Instagram 挖走更多創作者到新一代的短影片平台,然而創作者們是否會完全放下 Instgram?這可不一定。根據 dot.LA 對創作者的採訪,最主要的差異在於 Instagram 並非如同 TikTok 或 Shorts 般以「推薦內容」做為預設頁面,而以推薦引擎為基礎的內容策展,對於創作者而言是兩面刃,小型的創作者因此得到機會可以一夕爆紅,但對於已經累積出一定粉絲數量的中大型創作者而言,經營出來的粉絲及訂閱數卻沒辦法等同於穩定的流量。(Richard

Global entertainment & media revenues surge to $2.3tn: PwC

根據PwC《2022-2026 年全球娛樂和媒體展望》的調查結果,全球娛樂和媒體收入飆升至 2.3 兆美元。OTT 的部分,在 2020 年增長 35.4% 之後, 2021 年又飆升了 22.8%,收入提升至 791 億美元。不過後續 OTT 收入增長速度將有所放緩;預計到 2026 年將以 7.6% 的複合年增長率增加,將收入提高至 1141 億美元。受到來自串流影音平台競爭的困擾,傳統電視持續下滑趨勢將繼續,全球收入預計將以 -0.8% 的複合年增長率從 2021 年的 2310 億美元縮水至 2026 年的 2221 億美元。

全球娛樂和媒體產發展,按複合年增長率計算的十大增長市場,集中在拉丁美洲、中東、非洲和亞洲,其中 OTT 影音平台和遊戲是主要收入增長,另外電子競技和電影也出現了快速增長。本調查結果指出,娛樂和媒體產發展增長名列前茅國家包含,土耳其( 14.2%)、阿根廷(10.4%)、印度(9.1%)和奈及利亞(8.8%)。(Brick

長文閱讀

Google’s Topics API Picks On Smaller Publishers

Google 自從宣布要退場第三方 Cookies 後,便在 Privacy Sandbox 下持續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案,試圖在不侵害隱私的情況下,繼續提供廣告主與媒體有效的廣告購買渠道。

然而作為球員(Google 廣告)兼裁判(Chrome)的科技巨頭,提出來的方案是否真正公正客觀?這點當然也是備受質疑,在歐美持續有反壟斷與公平交易的調查,對 Google Privacy Sandbox 的內容放大檢驗。

畢竟我們不希望看到,當第三方 Cookies 退場,結果替代的方案卻是更有利於科技巨頭,持續壟斷廣告市場。

FLoC 的繼承人:Topics API

Topics API 對許多讀者們應該很陌生,但它的前身 FLoC 在很多媒體上都有報導,當時許多人認為這個就是 Google 要用來替代第三方 Cookies 的完美解法。

此一說法並不正確,因為 FLoC 到 Topics API 都只是要解決廣告購買中的其中一塊問題:「針對特定興趣的使用者如何分類,進而鎖定投放廣告」,換而言之,是針對使用者的瀏覽行為,對其貼廣義的標籤,讓後續廣告主可以購買具有特定興趣的使用者受眾。

而針對曾經加入購物車,或者是來訪過得註冊會員等,這種比較精細的廣告投放,則不在 Topics API 的範疇。

Topics API 是怎麼運作的?

概念很簡單,就是由瀏覽器去記錄消費者曾經逛過的媒體網站,然後針對網站類型去決定使用者的標籤、並儲存在瀏覽器中。而廣告主則可以從瀏覽器當中,取得興趣標籤決定是否要投放。

相較於過去這些瀏覽記錄以及標籤是透過第三方 Cookies 儲存在科技巨頭的網站與伺服器上。改為存在使用者的瀏覽器裡面,似乎就避免了隱私資料外洩的問題?

爭議點

姑且不論為什麼瀏覽器可以有這麼大的權力,以及 Google 的瀏覽器是否公正,在完美的運作下,此一設計仍然有兩大問題:

首先,過去資料是儲存在擁有第三方追蹤 Cookies 的網站(通常也就是科技巨頭),也就只有特定的網站能擁有這些資訊,然而 Topics API 儲存在瀏覽器端時,變成任何網站都可以向瀏覽器索取使用者的標籤,使得資料暴露的對象變得更多。

而第二個問題則在於,瀏覽行為轉換成標籤的過程中,是否獨厚大型媒體、掠奪中小型垂直媒體?目前 Google 的標籤設計是基於網站(Host)、而非網址(URL),來看愛料理網站的人,會被分類為是對料理有興趣的使用者,但看 YouTube 網站的使用者,需要貼上什麼興趣標籤呢?答案是沒辦法分辨,因為目前的貼標,不會考慮使用者是在網站中看哪一頁,而 YouTube / Facebook / Google 等大型網站,上面內容玲琅滿目、沒有分網址去貼標,根本沒有辦法產生有意義的標籤。

在以上兩個問題下,中小型分眾網站,在貢獻使用者標籤上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然而擁有大量流量的巨型綜合媒體,或者是垃圾、虛假資訊的內容農場,卻都成為了漁翁得利的贏家。

結論

Topics API 如同其他 Privacy Sandbox 的提案草案一般,是開放於 GitHub 上給各方參與討論,上述爭議點都有被提出,可持續觀察 Google 的後續回應。

此外,撇除掉 Google Chrome,其他家瀏覽器對於 Topics API 的態度也至關重要,截至目前為止,各大瀏覽器都沒有興趣採納此項提案。在缺乏主流瀏覽器的集體支持下,Topics API 此項提案恐怕將更難通過反壟斷的調查。(Richard

技術議題

聯繫與社群

有任何問題與反饋?歡迎與我們聯繫: [email protected]

也歡迎在 LinkedIn 上追蹤我們,接收即時發刊與活動訊息!

核稿編輯:Ariel